聚美优品陈欧为“颜值贷”代言 涉嫌违规向学生发放贷款 -pg电子游戏模拟

2017-09-12 17:12:57  作者:王美文 来源:柒闻网 

这个夏天,聚美优品ceo陈欧除了忙着为自己代言,为一年一度的“聚美801”活动代言,也正忙着为“颜值”代言。
 
近期,聚美优品悄悄上线了一款现金贷产品”颜值贷,来为聚美的金融服务助力。董事长陈欧亲自上阵为“颜值贷”代言。陈欧发布微博称,“颜值贷可以借钱去还其他钱。”
 
需上传自拍照
 
去年以来,“现金贷”越发火热,据悉,除了一些助贷机构,各大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也杀入市场赚的盆满钵满。
 
数据显示,中银消费金融公司上半年净利润6.4亿;微众银行4个月净利润5亿元;招联金融上半年净利润5.41亿元;马上消费金融上半年净利润1.34亿元,而在这些消费金融公司盈利的背后,都可以看到现金贷的身影。
 
毫无意外,拥有着4000万微博粉丝的网红陈欧也开始在现金贷方面紧凑棋局,营销作势,准备拿下一城。从今年6月开始,陈欧频繁在微博上推广一款名为“颜值贷”的借款产品。
 
“大促3天的贷款总额超过了5000万,贷款用户数近2万,这远超我们的预期!”聚美金融业务负责人表示。
 
据介绍,聚美优品在大促期间推出了“颜值贷”活动,而其背后正是聚美最新的金融业务。目前在聚美pg娱乐电子游戏首页可以看到“借钱”入口的用户数并不多,该项目也正处在早期试验孵化阶段,并没有独立开发app。据了解,“颜值贷”借款金额为100元-10000元。
 
值得注意的是,“颜值贷”除了要求用户填写姓名、身份证号、电话常规信息外,还需要用户上传本人的正面自拍照一张。
 
据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了解,有不少用户按要求填写,并按照要求上传一张“自拍”后,得出“颜值分”多在600-650区间内,无法达到借款标准。对于提高“颜值分”,则需要多在聚美优品购物,并保持良好的个人信用。
 
有业内人士直言,“该类金融产品如同儿戏”,互联网金融不是“网红”产业,不能靠一张帅脸就能刷存在感。
 
据了解,除了“颜值贷”,聚美优品还将继续加码金融业务,为供应商和合作商设计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也在上线日程中。聚美金融业务负责人表示,“未来互联网理财业务也正在规划。”
 
审核标准不一
 
“801卖得不错”,陈欧在8月2日宣布了战绩,并顺势发了一拨促销红包。微博下,满满躺着的,却是粉丝的抱怨:服务器崩溃、无字验证码、删帖中奖信息……不少人开始怀疑,自己陪着陈欧来了一场自嗨。
 
在不遗余力的推广“颜值贷”的同时,陈欧在微博上调侃网友“长得漂亮不用还”、“可以借钱去还其他钱,反正钱也不是欧哥出。”
 
实际上,聚美优品这款金融产品审核标准不一,“没什么逻辑,老用户就能获得审批。”有知情人士透露。
 
也有用户表示,“如果是聚美老客户,可以联系客服开通。”另据中国网报道,聚美优品客服人员在接受咨询时表示,查询到记者是聚美优品的资深老用户,所以走“特殊”通道,直接向有关部门申请“加急”开通“颜值贷”,保证24小时内开通。
 
此外,“颜值贷”涉嫌向学生发放贷款。有用户在陈欧微博中评论表示,“已经借了,我是学生党 ,因为免息我才借的!信你。”。据了解,该用户确实为广东某大学学生,在聚美优品上已借款999元。
 
据报道,聚美优品客服人员在2次求证中“口径不一”。最开始表示有颜值贷功能、并且提交资料、年满18岁就可以申请贷款,第二次表示不向未成年人和在校学生放款。
 
而在跟随的留言中有不少用户表示学生不应在贷款平台上贷款,“学生不要碰这种东西,欲望会变大。”、“能不借尽量不要借”、“三个月后还,你能还上吗?不确定就现在趁早还了”等。
 
监管模糊地带
 
据了解,除了涉嫌向学生发放贷款,“颜值贷”现有合同中还涉及多个条款涉及学生身份。对此,聚美优品方面称,目前协议是在相关规定出来之前的,但实际业务已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进行,协议近期已安排更新。
 
事实上,监管层早已明确了对“校园贷”的管理措施,今年5月,银监会、教育部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了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》,要求未经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禁止提供校园贷服务;且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,对于存量业务要制定整改计划,明确退出时间表。
 
9月6日,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也针对校园贷等热点问题作出回应,明确要求取缔校园贷款业务,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。
 
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表示,为了满足学生金融消费的需要,鼓励正规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。
 
据悉,目前“颜值贷”的风控技术提供方为乐信集团子公司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商分期乐。
 
对于“颜值贷”开展校园业务,分期乐相关负责人表示,虽然监管政策是不允许网贷机构为学生放款,但是对商业银行做校园业务是鼓励的。目前,“颜值贷”的资金渠道是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,不存在违规的说法。
 
“助贷机构的认定实质上是一个“老大难”的问题,从原则上来讲助贷机构主要核心并不是资金来源是不是商业银行。”柒财智库研究院、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认为,要看监管怎样对助贷机构进行认定。在目前看来,包括银监会在内的监管机构没有出台相关的规定,助贷机构的认定还处于模糊地带,无法进行定位。
分享到:  
来源

柒闻网

热点

推荐

快讯


网站地图